智慧水務系統建設的總體目標是運用當代先進的水利和應用軟件技術,以數據采集與監控、通信網絡、數據資源為基礎,以應用支撐及業務應用為主線,安全、科學供水為目的,通過數學模型、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構建智慧水務綜合系統,全面提高業務管理水平和綜合服務能力。
將供水公司管轄下的取水泵站、水源井、水廠、二次泵站、供水管網等重要供水單元納入全方位的監控和管理,通過SCADA采集的實時生產數據和設備運行參數,遠程控制水泵、閥門等設備來實現區域內的生產調度。
做到高效率生產和精細化運營,實現供水生產、水資源調配的全方位監管;為科學、合理的輸配調度提供數據支撐;預測供水需求量,合理調配未來的供水量;進行數據統計分析,為未來供用水優化提供指導。
SCADA系統是一類功能強大的數據采集與計算機遠程監督控制系統,它綜合利用了計算機技術、控制技術、通信與網絡技術,完成了實時數據采集,本地或遠程的自動控制,以及生產過程的全面實時監控,為安全生產、調度管理和故障診斷提供數據支撐。
利用BIM技術,直觀展示水廠水處理工藝流程,實時顯示各工藝環節關鍵數據及詳細信息,提供多種多樣的數據接口、管理模塊,滿足各地管理差異和未來發展的需要。注重各系統間的信息互聯和共享,強化數據深度處理和利用,充分考慮到水廠的實際運營、節能降耗、內部管理等實際需求。水廠處理工藝各環節現場情況及時掌握,當發生異常時能夠快速進行預警和應急響應,從而保障水廠供水能力的正常運轉,有效提升水廠的供水安全和運營能力。
管網監測以管網地理信息數據和SCADA監測數據為基礎,整合路網、水系、行政區劃等公用矢量信息,整合水廠、管網、二次供水站的CAD設計圖、bim模型、實景三維、竣工資料,以統一的地理定位,實現對供水系統的動態信息化管理 。
構建漏控管理系統平臺,建立漏損數據分析及預警監控機制,綜合運用DMA分區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幫助管理人員進行漏損分析和產銷差分析,提供漏損控制的科學管理與決策支持。結合配水管網布置方案,進行多級分區計量和DMA規劃設計。通過多級計量分區和DMA實現區域漏損管理。系統對各區域水量、大用戶水表等進行在線監控,對水量、產銷差等KPI漏損指標進行動態分析,對水量異常進行實時報警,最終達到節能降耗的目標。
運維巡檢是水務系統運行維護中重要的“預防性”手段。通過對水廠、管線、閥門、消火栓、二次供水設施等設施的巡查,以及對拆遷區域、施工區域等重點區域的巡查,可以盡早發現諸如管網漏水、設施故障、用水異常等方面的問題。通過有效處理手段,使得問題及時快速地解決,從而控制水量漏損、降低故障率、減少用戶投訴、以及規范用水等。
設備管理系統實現對設備資產的有效管理,并綜合信息采集與處理、數據庫與網絡等諸多先進的技術,將現場的設備運行狀態檢查、工藝參數記錄、產品質量控制等信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巡檢管理在面向人員、時間、地點的同時直接面向設備管理、生產管理、質量控制。